close

  4年前,廣州亞運會前夕廣州大學城4個保留村外建起6米高的鐵皮牆,村子圍得密不透風,被媒體稱為“遮醜牆”。4年後,亞運會再次開幕,鐵皮牆卻依然屹立。不少商戶把鐵皮牆下半部分剪得亂七八糟,到處是“牛皮癬”,高牆也讓臨街商戶生意下滑。(9月27日人民網)
  廣州建這塊“遮醜牆”,不排除有確保亞運比賽安全的原因,更大的原因是為了環境,為了遮擋那些保留村“髒亂差”的問題。為了國際形象,人們對此可以諒解。但亞運後已結束4年了,大家都希望能儘快拆除,但鐵皮牆還屹立著,而且已是千瘡百孔、破爛不堪,到處是“牛皮癬”“出氣孔”,不但在環境上沒遮住羞,出了醜,而且在民眾心目使政府形象受了損。
  “遮羞牆”掩飾的往往都是環境髒亂差、房子破舊髒的地方。一些地方之所以蓋“遮羞牆”,說明這些地方管理者知道問題的存在。按道理,應該花力氣加以整治。就算是一時實在不能整治到位,為應對上面檢查,臨時性的遮一遮羞老百姓也可以接受。問題是,檢查過後,一些地方認為“遮羞牆”已騙過了領導和檢查組,大功告成了,萬事大吉了,就把老百姓的現實需求拋到一邊。明明知道髒亂差問題嚴重,卻不去整治,從而使髒亂差問題越來越嚴重,老百姓意見自然越來越大,一旦“遮羞牆”背後的真實情況被揭開,“遮羞牆”不但不能遮住羞,而且出了醜,成了“出醜牆”。不但使城市形象大損,而且官員在普通民眾眼裡也是丟了臉。
  髒亂差,不是靠一塊“遮羞牆”就能遮得住的,遮得了一時,也遮不了一世。其實,“遮羞牆”並不是廣州獨創,每個城市都有這種現象,這種做法已經是一個老問題、老做法,每次出現都會引起公眾和輿論關註,引來批評和質疑。
  但這種現象為何還是屢屢出現呢?關鍵是“遮羞牆”成本低見效快。一個老小區要整治,要花上幾十萬元甚至是數百萬、幾千萬元還不一定能解決問題,而且要花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精力。但建這樣一個“遮羞牆”卻要不了幾個錢,一夜之間就能搞定。而且“遮羞牆”鮮亮整潔,漂亮整齊,領導看了心裡滿意,檢查組看了也高興。至於牆內到底是什麼景象,一般情況下,領導或者檢查組都不會去細看,也不會去追究,有的明知裡面有“髒亂差”問題,也會給當地政府一個面子,不會有意揭開。因此,只要領導看過了,檢查組檢查過了,也就把“羞”遮住了。從公開報道來看,那些被揭出的“遮羞牆”都不是領導發現的,也不是檢查組檢查出來的,而都是老百姓或者是媒體揭出來的。
  一堵牆,將裡面髒亂差的現象跟外界隔開了,也將老百姓的擁護和信任跟當地政府隔開了;豎起來的是“遮羞牆”,坍塌的卻是黨和政府的聲望。說到底,“遮羞牆”折射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“兩面性”和浮躁作風。“遮羞牆”不拆,就會變成“隔離牆”,隔開真相,也隔開民心。也會成為“出醜牆”,一旦被揭開真相,不僅遮不住羞,而且在全國人民面前出了醜,丟了臉。因此,這樣的“遮羞牆”,還是早拆早好。
  文/胡建兵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遮醜牆”怎成了“隔離牆”“出醜牆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l64plzc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